了解施肥

  一、作物營養要素及施肥 


重要性

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要素,到目前為止,被公認的有 16 種,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 錳、銅、鋅、硼、鉬及氯,其中碳、氫、氧主要由空氣和水 中取得,其餘 13 種要素,則需靠根系從土壤中吸收。
一般 而言,土壤所提供的養分並不夠作物正常生長所需,而必需 仰賴施肥來補充。除碳、氫和氧外,其餘 13 種要素,依作物正常生長所需要之量來區分,可分為:

 1.大量要素 包括氮、磷和鉀。由於作物的需要量較大,土壤中常無法充分供給,需以肥料來補充,故又稱為肥料三要素。

 2.次量要素 包括鈣、鎂和硫
在一般土壤中含量尚豐,惟在強酸性土壤和退化田較為缺乏,需施用石灰資材以補充鈣量,並兼調整土壤酸鹼度。
在強酸性和砂質土壤中容易缺乏,需施用鎂質肥料來補充。
由於三要素肥料中含硫酸根副成分者甚多,台灣尚未見缺乏實例。

3.微量要素
 包括鐵、錳、銅、鋅、硼、鉬和氯。作物對此 7 種要素需求量雖甚微,但其在作物生理功能上卻不可或缺。由於作物對微量要素的需要量甚少,相對地若稍不慎而過量 施用,則易造成毒害,故需特別謹慎。
微量要素在土壤中的有效性,易受土壤性質的影響。一般而言,粗質地、有機質含量低、風化程度高的土壤較易發現微量要素之缺乏,尤其是高 pH 值或石灰質土壤更易發生,鉬則易發生在強酸性土壤。
最少養分律:另作物的產量係隨養分供應量的增加而增加, 施肥量增加至某一程度後,作物產量即不再增加,甚而發生毒害及減產(報酬漸減律)的現象。過量的施肥,不但增加無謂的支出,亦會降低作物的生育和品質,甚而造成水源的污染和土壤品質的降低。因此,合理而有效的肥培管理,乃 為永續農業上的重要課題。

這些元素有什麼功能呢?

「氮」是植物蛋白質的主要成分,主要促進根莖葉生長,俗稱「葉肥」,過少會讓植株矮小、葉片發黃脫落;過多則會讓植物徒長、莖葉軟弱、抵抗力變差。

「磷」則掌管植物的新陳代謝、促進根部發展,俗稱「花肥」,過少會讓莖葉變黃、不易開花結果;但若過多,則會讓植株矮小、葉片肥厚。

「鉀」負責調解植物氣孔閉合、水分、光合作用以及細胞分裂等,讓植物擁有良好體質,俗稱「根肥」,如果缺鉀,植物容易根部發育不良、生長受阻且老葉黃化壞死。

「鈣」、「鎂」主要幫助植物吸收其他元素,過少會讓土壤變酸、爛根;過多則會讓土壤變鹼性。「硫」則能讓植物更能抗寒、旱,過少會讓幼葉變淡綠甚至黃色;過多會讓土壤變酸。其他次要元素與微量元素也各有功能,且與主要元素環環相扣。

挑選肥料時,首先辨識的就是氮、磷、鉀的成分比例,以室內種植的觀葉植物為例,由於使用的是低養分的無土介質,加上易有缺光的問題,且觀葉植物著重的是根莖葉的健康,而非要求開花結果,因此多會選擇「氮」、「鉀」多於「磷」的肥料。

 

肥料型態大解析

而肥料也有不同型態,以有機為否,可分為「有機肥」跟「化學肥」,前者通常由動、植物殘體或動物排泄物調製成,需經微生物分解才能釋放出肥料元素,許多民眾用廚餘或蔬果殘渣自製的肥料就屬於有機肥;後者是由無機物與非生物體所提煉而成,可被植物直接吸收,但長期使用會影響土壤酸鹼;然而施用有機肥雖然對土壤有益,卻容易孳生蟲蟲。

 

肥料怎麼挑?搞懂「3元素功用」、「施肥時機」植物爆盆不是夢

而根據肥料的態樣,又可分為「液態肥」、「固態肥」,液態肥是速效型肥料,用水溶解後可噴灑葉面或灌澆根部,固態肥則可分成緩效與速效型。為了不造成肥傷,無論哪種肥料,用量千萬不可高於建議值。

 

通常植物種下去時,會使用有機肥或緩效型肥料當作基肥,植物生長時,則有更多選擇。雖然大部分民眾的印象中,肥料就是應該加在土壤裡讓植物吸收,但其實將液態肥噴灑在葉面的施肥方式,效率反而更高;另外,當植物的根系不是那麼健全的時候,葉面施肥會是比較適合的施肥方式。

 什麼時候該施肥?

那麼何時該幫植物施肥呢?植物旺盛生長的季節最適合,而一天當中,施肥的最佳時間點,會是避開強烈陽光的清晨與傍晚,而且最好是選在風小、濕度高的時候。必須注意,當植物爛根、剛換盆等狀態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幫它施肥,否則會讓植物的狀況更糟糕。

 

除了施肥補充植物所需元素,如同人類的保健食品一般,許多專業的植友還會使用更多不同特定用途的植物營養品或藥劑,例如開根(幫助植物長更多根)、幫土壤增加益菌、增加葉肥吸收效率等等,讓植物長得更好、更壯、抵抗力更佳,對肥料有基礎概念的民眾,可以更進一步研究、嘗試!


二、合理化肥培管理 
合理化施肥係依適地、 適作、適時、適量和適法的原則。
先得明瞭栽植土壤的理化性質,再按所栽種作物的特性(長、短期採收,品種差異等),參酌不同生育期(苗期、營養生長期、生殖生 長期等)、氣候(日照強弱、雨量、溫濕度高低等)和栽培管理 (設施或露地栽培、灌溉方法等)等因子,以適當養分比率、 適當肥料種類和量,在適當時期以適當的方法施用。 
一般而言,影響 肥培管理的重要因子如下:

 1.土壤性質 土壤物理(如質地、構造、孔隙度、排水、壓實等)及 化學(如酸鹼度、陽離子交換容量、導電度、有機質、要素 含量等)性質與肥培管理息息相關。在擬定肥培管理時,土 壤的理化性質常被列為最優先考量之因子。下面列舉幾個 事例,以供參考。

 (1)在粗質地土壤(如砂質土、石礫地)栽種作物,由於土 壤保水、保肥力弱,施肥宜採少量多次的方式,且施 肥總量可酌增 30-40 %;若一次大量施用肥料,不僅 易造成作物之肥傷,且所施肥料易流失。相對地,細 質地且保肥力佳的黏質土壤則可多量少次方式,且施 肥總量可酌減 20-30 %。
 (2)強酸性和石灰質土壤對磷的固定能力強,施用的磷肥 易被固定成作物不能利用的型態,除應酌增磷肥量 外,亦可藉施用有機質肥料來降低土壤對磷的固定或接種溶磷菌和菌根菌來增加磷肥的吸收和有效性。
 (3)土壤排水不良時,鉀的吸收受到抑制,鉀肥的效果特 別明顯,用量需酌增。
 (4)強酸性土壤易發生缺鈣、缺鎂及錳毒害;石灰質黏板 岩沖積土,因土壤 pH 值偏高,易發生鐵、錳、鋅、 硼的缺乏,故在栽種作物前,即應酌量施用,以預作 防備,必要時可採葉面施肥方式補充營養。

 2.作物品種和生育特性 不同種類、品種和品系的作物對營養要素的需求不 同,不同的生育期和採收期的要素需求量亦不同,故肥培 管理策略必需考量作物之品種和生育特性,如:
 (1)作物生育期可分為苗期、營養生長期和生殖生長期; 其中苗期僅須少量肥料,肥料施用過量易致生育不良 或肥傷。營養生長期當以較高含量的氮肥為主,以生 產足量的枝條及葉面積。生殖生長期則應適量減施氮 肥,提高磷和鉀肥施用量,以避免因氮肥過多,枝葉 過度繁茂,而不利於果實的生長。
 (2)作物採收期有長短之別,短期作物採收期常集中在一 個較短的時間內,長期作物採收期則可維持數個月至 一年以上。短期作物的肥培管理宜著重於基肥,而追 肥只用於輔助不足;長期作物因需長期維持植株旺盛 的生育,追肥的施用技術相當重要。
 (3)不同品種常須搭配不同的肥培管理。生長潛力較大品 種的施肥量應高於生產潛力較低者;晚熟品種施肥量亦高於早熟品種。
 (4)在夏季高溫條件下種植之番茄,常因缺鈣而造成臍腐 病,其嚴重程度係依品種而異,依序為農友 301、亞 蔬系列和聖女小蕃茄。因此,在鈣肥管理上需有所因 應。

 3.氣候因子 氣候因子對作物生育的影響至鉅。氣候因子包括日 照、溫度和雨量。日照和溫度影響作物對營養要素的吸收 及利用率,水分(如雨水,灌溉水等)影響養分的溶出和移 動,以及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能力,如:
 (1)在高溫高日照下,作物對氮吸收及利用特別快,因此 常顯現新生枝葉繁茂的現象,此時,可能導致鈣的缺 乏(鈣在高溫、通氣不良的條件下,吸收率降低)、鉀 的潛在性缺乏(鉀量不充足時,在艷陽下易致全株葉 片軟垂),或微量要素鐵的缺乏。在低溫低日照時, 作物的生育速度較緩慢,此時,應施用較高濃度的氮 及磷肥(低溫時,磷被作物之吸收率大減),以促進作 物的生長。
 (2)適當的水分是維繫作物生長的重要條件。一般而言, 只要氧氣充足,水分愈多,作物生育將愈旺盛。水分 是營養要素(肥料)溶解的必要溶劑,只有溶於水的營 養要素才能迅速被作物吸收利用。在設施栽培時,水 分可藉由設置的管路精確控制,而在露地栽培時,水 分由灌溉溝渠或雨水提供,惟雨水提供的水量難以掌 控,若雨量太大,常易造成肥料之流失,因此,水分管理和肥培管理兩者必需適度配合。

 4.肥料的選擇 肥料種類五花八門。以種類分,有化學和有機質肥 料;以性質分,有單質、複合和綜合性肥料;以釋放速率 分,有速效性和緩效性肥料。在眾多肥料中,應該挑選何 種肥料?何種肥料最能達成優質高產的目的?在抉擇肥 料的種類之前,必需確實遵守三個原則:

 (1)缺什麼補什麼:作物的生產量受其生育所必需的肥料 中供給比率最少者所支配,在此比率最少要素未作適 當調整前,其他要素雖給予充分量,亦不能發揮增產 效果,故施肥前應檢測土壤中那些要素缺乏,適當的 補充此等肥料,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2)要多少給多少:對於作物生育所需肥料要素中,假定 某一要素為相對的最少量時,若逐漸增加此要素的施 用量,作物的產量亦會隨之增加,但其增加的程度並 不與此要素的增加量成正比,即初始要素增加與產量 成正比,其後要素再增加產量持平,最後要素增加, 產量可能有減產之虞,此時對作物言,該要素已經過 量而造成毒害了。所以施肥量並非越多越好。
 (3)明瞭土壤、肥料性質、作物特性及氣候條件,選用適宜的肥料:化學肥料要素成分含量較高、效果快,但 過量施用易導致肥傷;堆肥含有多種營養要素,但成 分含量較低,且屬緩效性。在部份問題土壤中施用堆 肥可改良土壤性質,但肥效較緩,且難以精確掌控要 素間之比率。在栽培短期內採收的葉菜,選用堆肥或化學肥料均能達成效益;若栽培長期採收的茄子,則 速效性追肥的選用更顯得重要。栽種土壤為極粗(如 砂土、石礫地等)或極細(如重黏土)質地的土壤,多施 堆肥改善理化性質最是上策。高溫高光照的季節栽種 作物,氮素易吸收過量,若選用一般高氮堆肥,需增 加化學鉀肥。 

5.土壤肥力監控 為了讓所栽植作物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維持土壤中 適當的要素比率及要素量(即最佳肥力)是必須的。然而, 最佳肥力如何監控呢?一般而言,最精確的肥力監控方式 為定期採取土壤及作物體樣本,進行要素含量分析,根據 分析結果進行肥料推薦。惟要素分析需仰賴昂貴的儀器及 耗費較多的時間、經費和人力,因此,利用土壤和植體速 測法可在現場偵測大量元素的存在狀況。以土壤抽出液電 導度值的變化來監控土壤肥力亦是一可行之方式。不過, 為了土壤的永續利用,避免肥料施用過量、不足或不平 衡,還是建議農友每隔 2-3 年自行採集代表性土壤樣品, 送各區農業改良場所進行土壤分析為宜,再由測值之高 低,參酌農地環境,栽培作物種類和目標產量,來估算肥 料的用量,相關的施肥問題可向各區農業試驗及研究單位 查詢。

三、肥料選擇

幫助植物開花 – 磷

  • 缺磷特徵:葉片暗綠 
  • 作用:植物根部成長&葉片顏色明顯
  • 注意事項:過多會讓葉片過盛,易讓植物倒伏

協助植物長根 – 鉀

  • 缺鉀特徵:葉片濃綠偏褐色,莖部容易倒伏
  • 作用:植物體質健康強壯
  • 注意事項:過多易讓植物枝節密集生長緩慢

促進植物成長 – 氮

  • 缺氮特徵:植株矮小分支少,葉片偏黃甚至脫落
  • 作用:植物莖部&葉片成長
  • 注意事項:過多會讓植物圖長或葉片過密

四、肥料種類

1、長效型:固態肥料
固態肥料為長效型性肥料,灑在盆栽質地表面上,與水分接觸後釋放養分。
施肥頻率:2-3個月更換一次
注意:不適用水耕植物

2、速效型:液態肥料

液態肥料用水稀釋後,沿盆器邊緣添加或均勻噴灑葉面。
施肥頻率:1-2週使用一次
注意:多肉植物&絨葉植物避免噴灑葉面

五、施肥方式

施肥方式是將肥料施入土壤和植株的途徑與方法,常用施肥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撒施:將肥料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的施肥方式。

2、條施:在肥料較少或為寬行條播作物時,最好將肥料集中條施在作物播種行一側,以提高局部土壤中肥料的濃度並減少土壤的固定作用。即所謂「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條線」。肥料較少和易揮發的肥料適宜採用此方法。

3、環狀施肥和放射狀施肥:常用於果樹。環狀施肥是在樹冠外圍垂直的地面上,挖一環狀溝,深、寬各30-60厘米,施肥後覆土踏實。放射狀施肥是在距樹木一定距離處,以樹幹為中心,向樹冠外圍挖4—8條放射狀直溝,溝寬、深各50厘米,溝長與樹冠相齊,肥料施在溝內,覆土後踏實。

4、穴施:在作物生長期內按株或兩株間開穴的施肥方式稱為穴施。適用於穴播或稀疏的作物,是一種比條施更為集中的使用方法。

5、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又稱葉面施肥,是用肥少,收效快、肥效高的一種輔助性施肥措施。



六、施肥方法(果樹施肥與大作物施肥)


果樹施肥
1、土壤施肥是大樹人工施肥的主要方式,有機肥和多數無機肥(化肥)用土壤施肥的方式。土壤施肥應施人土表層以下,這樣利於根系的吸收,也可以減少肥料的損失。有些化肥是易揮發性的;不埋入土中,損失很大。如碳酸氫銨,撒在地表面,土壤越乾旱損失越大。硫酸銨試驗,施入土表層以下1厘米、2厘米、3厘米,比施在土層表面減少的損失分別為36%、52%和60%。土壤施肥,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環狀(輪狀)施肥:按樹冠大小,以主幹為中心挖環狀溝,半徑為樹的滴水線(滴水線是指樹冠垂直下來到地面的那條線),溝的深度依根系分布深淺而定,一般深2030cm,寬30cm。之後放入肥料,用泥土再埋回去。這種情況通常在肥料較少或者幼樹的時候使用。

(2)放射溝(輻射狀)施肥:由樹冠下向外開溝,裡面一端起自樹冠外緣投影下稍內,外面一端延伸到樹冠外緣投影以外。溝的條數48條,寬與深由肥料多少而定。施肥後覆土。這種施肥方法傷根少,能促進根系吸收,適於成年樹,太密植的樹也不宜用。第二年施肥時,溝的位置應錯開。

(3)全圃施肥:先把肥料全園鋪撒開,用耬耙與土混合或翻人土中。生草條件下,把肥撒在草上即可。全圃施肥後配合灌溉,效率高。這種方法施肥面積大,利於根系吸收,適於成年樹、密植樹。

(4)條溝狀施肥法:以樹主幹為中心,在樹的左右兩邊的各劃兩條平行線,線到樹主幹的距離為滴水線到樹主幹的距離,深寬各30cm,施肥後覆土填平,通常在成年樹上使用。

(5)盤狀溝施肥法:以樹主幹為中心,滴水線為半徑的圓上挖6430cm寬的坑,然後將肥均勻撒入盤內,然後覆土填平,經常用於幼樹施肥。

(6)灑播施肥法:將肥均勻撒布樹的周圍,然後結合秋末冬初或早春深耙把肥翻入土中。適用於根系已布滿全園的成年樹,但不能長期應用。

 

2、根外施肥:包括枝幹塗抹或噴施、枝幹注射、葉面噴施。生產上以葉面噴施的方法最常用。

(1)枝幹塗抹或噴施:適於給樹木補充鐵、鋅等微量元素,可與冬季樹幹塗白結合一起做,方法是白灰漿中加入硫酸亞鐵或硫酸鋅,濃度可以比葉面噴施高些。樹皮可以吸收營養元素,但效率不高;經雨淋,樹幹上的肥料漸向樹皮內滲入一些,或沖淋到樹冠下土壤中,再經根系吸收一些。

(2)枝幹注射:可用高壓噴藥機加上改裝的注射器,先向樹幹上打鑽孔,再由注射器向樹幹中強力注射。用於注射硫酸亞鐵(1%~4)和螯合鐵(005%~ 010%)防治缺鐵症,同時加入硼酸、硫酸鋅,也有效果。凡是缺素均與土壤條件有關,在依靠土壤施肥效果不好的情況下,用樹幹注射效果佳。

3、灌溉施肥是將肥料通過灌溉系統(噴灌、微量灌溉、滴灌)進行樹木施肥的一種方法。

 

 大田作物施肥

1、撒施 是將肥料均勻撒布於土壤中。撒施可以深施,也可表施(淺施)。深施的技術就是就是撒後用犁翻入土壤下層,表施只用耙耙過即可。撒施適用於密值的作物和施肥量較大的情況。撒施的優點是簡便,土壤各部位都有養分被作物吸收;缺點是肥料利用率不高,因為肥料不能全部被作物利用,同時肥育了雜草,水溶性磷肥與土壤過多接觸,容易被固定而降低肥效,肥料用量大。 

2、條施和穴施 將肥料施在播種溝和播種穴里,或施在移栽行和穴里就叫條施和穴施。肥料可施在種子的底下,也可施在種子的一側或兩側。

下列情況適合條施和穴施:

 ①肥料用量少;

②作物間距大;

③容易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如磷肥;

④作物根系發育較差,而土壤肥力較低。

這種施肥方法的優點是:肥料近根,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因而肥料利用率較高;肥料與土壤接觸面小,營養元素被固定的程度低,有效時間比撒施長。


七、施肥技巧

1、因材施肥:光照也是植物吸收養分的關鍵,室內或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慢,施肥量較少。
2、薄肥多施:植物施肥過多會有肥傷,因此寧可施肥頻率低,劑量薄,也不要一次施肥施太多。
3、遠離根部:吸收養分的地方是在根部尾端,避免放在中間老根區域。


0 comments